【聯康塑料托盤】2010中國物流裝備與技術領域十大事件
發布日期:2020-07-24 17:59 瀏覽量:1261
制定 《物流信息化發展規劃》。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編制了《物流信息化發展規劃(2010-2015)》,提出了八項物流信息化試點示范工程,即主制造商供應鏈信息化提升工程、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工程、重點領域物流信息化提升工程、電子商務與物流服務集成建設工程、軍民結合物流信息化體系建設工程、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化工程、重點物流信息化標準研制宣貫工程、物流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工程。作為物流信息化領域綱領性的重要文件,該規劃為我國物流信息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并且有消息稱,該規劃將于年內正式出臺。
開展 “物流信息化典型發現和試點示范工作”。1月12日,為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物流信息化發展規劃(2010-2015)》的有關部署,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物流信息化典型發現和試點示范工作,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組織開展了第一批典型發現和試點示范項目的申報。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向包括中物聯在內的多家中央企業,地方副省級以上經濟、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全國性行業協會等發出了《關于開展物流信息化典型發現和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組織項目承擔單位編制項目方案,向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推薦具有代表性的物流信息化項目,同時發布了《物流信息化典型發現和試點示范項目指南》,對項目的支持方向、編制規范和選擇條件等事宜進行了說明。
事件二:國家啟動物聯網物流領域戰略發展規劃研究
1月5日,國家發改委啟動了“我國物聯網發展戰略規劃”的研究,而智能物流與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環境和安全檢測、國防軍事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行業,并列成為中國工程院開展調研的十大行業之一。此次物聯網發展戰略規劃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澄清物聯網的概念,準確定義、分析范疇;分析國際物聯網的發展現狀與方向;開展我國物聯網相關領域發展現狀與基礎調研。
該規劃指出,物聯網物流領域“十二五”目標為:電子政務系統中的物流信息開發利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通過物流信息化軍民互促的共建項目,在物流領域形成典型示范;在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郵政重點物流行業的電子單證得到廣泛應用;企業物流和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要爭取大幅度提高物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關鍵的基礎性標準,重點行業應用標準和服務規范制定取得顯著成效;涌現出一批成功運營的物流信息平臺,形成覆蓋全國的物流信息聯動網絡;信息技術在物流活動中的創新應用水平和提升保障能力明顯提高。
根據以上目標,國家在推動以物聯網為特征的智能物流產業的發展上,將建立健全物流領域的物聯網保障運用機制,理順物流領域物聯網應用的投入和運行模式——2013~2015年將持續鞏固和深化發展,逐步形成物流信息化的體系,2015年初步建立起與國家現代物流體系相適應的協調發展的物流信息化體系。
事件三:奇瑞涉足叉車制造引發行業新老交戰
2月24日,由奇瑞旗下瑞創投資公司控股的蕪湖瑞創叉車有限公司成立。6月1日,經過3個多月的潛心研制,由瑞創叉車公司自行設計、自主開發不同品種、不同型號的10臺重型叉車成功下線,宣告奇瑞正式進入叉車行業。2010年奇瑞叉車的目標是生產900臺,銷售700臺。
奇瑞進軍叉車領域,再度引發了市場對叉車行業格局的關注。有分析認為,以奇瑞為代表的跨行業企業進入叉車領域,其優點是資金雄厚、銷售網絡廣,通過網羅人才取眾家之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快速打開品牌知名度,成就多元化發展戰略。
而同樣進入叉車領域不久的龍工、柳工,則是同行業進軍叉車領域的代表,其優點是技術相似、產品升級快、市場基礎好,通過原有技術和人才儲備,能較快實現產品持續性更新換代,在原有用戶群推廣同行業產品認可度更高。
然而,不論是以怎樣的背景進入叉車領域,都體現了產業界對叉車市場發展前景的樂觀預期。但由于當前中國叉車市場結構不合理、低端產品重復建設嚴重等現象依然存在,后進者應該將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作為重中之重,走差異化競爭之路,才能更快地擁有競爭實力,甚至后來居上。
事件四:年售20萬輛 我國有望繼續領跑全球叉車銷售市場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統計,上半年,我國工業車輛銷售總量為11.12萬輛(包括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7.2%。
繼去年成為全球最大叉車銷售市場之后,今年我國將有望再次領跑全球叉車市場。3月份銷量達到了破記錄的22000多輛(包括出口);5、6、7月份雖略有下降,但也都維持在20000輛左右。這是我國工業車輛有統計以來的歷史最好成績,而且出乎業內人士意料的是,在這2萬多輛中,除去出口的2000多輛,國內市場銷量就有2萬輛。
從全球市場來看,今年上半年全球工業車輛市場銷售量約為34.4萬輛,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5%,亞洲上升了66.69%,且主要是在中國市場。從去年開始,中國第一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車輛銷售市場。今年上半年,中國繼續保持領先,如果不出現什么意外,年銷售20萬輛應該沒有問題,國內市場在16萬~17萬之間。
事件五:招商局集團收購路凱公司吹響中國托盤租賃的號角
7月,招商局集團完成對澳大利亞路凱公司的收購,成為路凱公司的絕對控股股東,路凱公司是世界最具規模的三大托盤租賃共用公司之一,主要提供托盤及其他物流包裝設備的租賃服務。此舉被業界人士認為是吹響了中國托盤租賃的號角。
托盤租賃、共用系統業務,目前在國內還處于啟蒙階段,而歐美國家卻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美國目前托盤擁有量達到15億,而中國偌大的市場,托盤擁有量才1億多。由此可見,未來中國的托盤租賃和共用市場,可謂潛力無限。
同時,托盤標準化和社會化對于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和緊迫性,《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也明確提出:“推廣實施托盤系列國家標準,鼓勵企業采用標準化托盤,支持專業化企業在全國建設托盤共用系統,開展托盤的租賃回收業務,實現托盤標準化、社會化運作。”
托盤租賃行業作為物流產業的細分領域,對優化物流產業資源、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以及減少資源浪費均至關重要。目前在中國市場引入并推廣租賃體系的時機也已成熟。
事件六: 《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出臺
7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以下簡稱 《規劃》)?!兑巹潯分赋鲆涌炖滏溛锪骷夹g、規范、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培育冷鏈物流企業,建設一體化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兑巹潯吠瑫r確定了農產品冷鏈建設的七大任務,其中特別強調要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冷鏈物流裝備與技術升級、推動冷鏈物流信息化。
為此,國家將重點加強批發市場等重要農產品物流節點的冷藏設施建設,在大中城市周邊加快規劃布局一批生鮮農產品低溫配送和處理中心,改善農產品加工環節的溫控設施,完善與冷鏈物流相配套的各類設施建設。
加快節能環保的各種新型冷鏈物流技術的自主研發、引進消化和吸收,重點加強各種高性能冷卻、冷凍設備,自動化分揀、清洗和加工包裝設備等冷鏈物流裝備的研發與推廣,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機制,不斷提高冷鏈物流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
通過建立區域性各類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實現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優化配置冷鏈物流資源。鼓勵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提升冷鏈物流業務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廣應用條型碼、RFID等技術,建立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系統平臺。明確冷鏈物流信息報送和信息交換的責任機制,提高政府監管部門的冷鏈信息采集和處理能力,提高行業監管和質量保證水平。
事件七:物聯網標準在物流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8月9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通報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日前正式發布了集裝箱貨運標簽系統。這是在物流和物聯網領域,首個由我國提出并推動制定,并由ISO正式發布的可公開提供的規范。規范的全稱為《ISO/PAS 18186:集裝箱-RFID貨運標簽系統》。
標準已經成為我國物聯網發展的重中之重,此前,6月8日,中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在北京成立,以推進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和標準的制定。聯合工作組由全國11個部門及下屬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標簽標準工作組、全國信標委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全國智標委等19家相關標準化組織自愿聯合組成。聯合工作組在成立倡議書中表示,要傾全國之力,聯合推進中國的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
而在隨后的10月18日,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智能終端、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獲得扶持發展,預計未來2~3年內,政府將至少引導1000億的資金投入到7個新興產業中來,后續政策還會陸續出臺。
事件八:物流信息化大會受關注
9月7~8日,每年一屆的物流信息化大會在今年受到了各方的高度關注,“2010中國物流與采購信息化推進大會暨物流企業CIO峰會”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交通運輸部科技司以及浙江省交通運輸廳聯合主辦。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和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分別轉發了“2010中國物流與采購信息化推進大會暨物流企業CIO峰會”的文件,并指出推進物流信息化,對促進現代物流的科學發展,支撐現代制造業運行效率和競爭力的提升,以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此次物流信息化大會得到更多單位的關注和支持,并在各自的系統內進行推廣宣傳,擴大了會議的影響,更體現了各方對物流信息化的高度重視。
與此同時,作為“2010中國物流與采購信息化推進大會暨物流企業CIO峰會”的另一項重要內容的2010年中國物流與采購信息化優秀案例征集工作也取得了新突破。本次活動一共收到了106個案例,經過專家評審共選出46個案例作為2010年的優秀案例,分布在物流企業、公共平臺和產業物流三個方面,其中物流企業信息化類的17個,產業物流的20個,信息平臺類的9個。與往年相比,此次評選出的優秀案例中,產業物流所占的比例明顯上升,案例質量明顯提高,物流信息化得到長足發展,其影響力也在進一步擴大。 (下轉B4版) (上接B3版)
事件九:搶占高端市場 國產自動化立體庫大放異彩
今年,太原剛玉物流工程有限公司先后有多個自動化立體倉庫項目簽約或通過驗收,我國物流裝備企業搶占高端市場邁上新臺階。
4月28日,與南方風機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約,該物流配送項目包括貨架1座、堆垛機3臺、輸送機6臺、貨物升降機1臺、計算機管理及控制系統1套。
5月由太原剛玉承建的薩帕鋁熱傳輸(上海)有限公司自動化立體庫通過雙方驗收。
5月、6月,先后與河南新博醫藥有限公司、陜西華遠醫藥商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江蘇亞邦藥業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簽約。
8月2日,與安徽恒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供應分公司正式簽約,該項目包含高層組合貨架1座、貨位數9000個、堆垛機5臺、輸送機35臺。
8月,由太原剛玉承建的蒙牛乳業眉山自動化立體庫通過雙方驗收。全庫包含高層組合貨架1座、7840個貨位、堆垛機6臺、機器人系統2臺/套、機器人輸送系統4套、雙工位小車2臺/套。
事件十:自主創新發力 合力再創歷史新高
12月,合力叉車傳出捷報,2010年1~10月,合力叉車產銷同比增長60%以上,預計到今年年底產銷突破57000臺,再創新高。合力注重技術創新,近年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僅2007~2009年累計研發投入就達5.3億元,占產品銷售收入的5%以上,在全國同行業中排名第一。今年陸續有多個自主創新成果推出,包括成功研制出由企業自主設計制造的、目前國內起重能力最大的46噸叉車——“合力”牌CPCD460型內燃平衡重式叉車。
安徽叉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我國最大的叉車制造商,同時也是引領我國自主創新的先驅主力。目前,“合力”擁有國內外同行業最完整的產品系列,形成內燃叉車、電動和倉儲叉車、重裝叉車、工程機械、特種車輛和零部件等6大系列產品。22個噸位級、500多個品種、1700多種型號的產品全部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上篇主題:購買塑料卡板前須知
下篇主題:托盤的全程精確管理